• 沉香雕刻的历史传承
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4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34

    沉香,又名沉水香,古代常说的“沉檀龙麝”之“沉”即指沉香。它不仅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香料和药材,也是非常顶级的雕刻材料。在古代也是一种礼佛供佛的圣物,享有“众香之首”、“香中之王”的美称。沉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会散发香味的木头,而是一类特殊的香树凝结而出的芳香合成物,是一种泌结了树木油脂和木质等相关成分的固体凝聚物。通常认为沉香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成“本体病变/受伤——树脂分泌——油木泌合——真菌感染——结晶沉香”这五个阶段。

    当含有树脂的沉香木干枯了以后,随着地质的变化而埋藏于地底下,历经时光岁月之轮回变迁,其内凝固的香脂渐渐凝聚,便形成了沉香。沉香按其结成情况可分为“土沉”、“水沉”、“倒架”、“蚁沉”、“活沉”、“白木”六大类。一般认为,沉香木的颜色越深、质地越密实,质量也就越好。历经千年的沉埋滋养与土石流动的淬炼,沉香成为天地之灵物,凝聚着岁月之精华,具有着庄严肃穆的气质和夺目逼人的气场。

    伴随香文化的繁盛,在焚香的同时,慢慢延生出利用沉香进行雕刻的艺术创造。在隋唐时期,沉香被皇室贵族大量地使用到建筑与家具的装饰上,沉香亭、沉香阁、沉香柱、沉香床等大件构造之上都会进行专门的雕饰,也有如沉香山子等小件的雕刻出现。到明清之际,沉香雕刻在皇室贡品中得到较大的发展。此时沉香产量开始萎缩,致使文房器物等小件的沉香雕刻得到重视,沉香山子、笔筒、臂搁、笔洗、笔架等器物上大多施以雕刻。除此之外,还出现了独立的雕刻样式,尤其是人物与动物圆雕,大为发展。沉香雕刻作为一种体现精神文化的艺术形式,其独特的香味、天成的纹理、坚硬的质地等,为其成为顶级雕刻良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这门雕刻艺术形式正在从传统创作艺术中演化得更加细致化、艺术化,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雕刻艺术语言。

    由于沉香资源的稀有,所以沉香雕刻更是弥足珍贵。在沉香雕刻中,创作者首先要考虑原材料的保护问题,其次才是考虑施艺空间的拓展问题。我们知道,一件沉香在雕刻之前已经由自然力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,而这些大的形体在雕刻中不能像其他木雕一样具有很大的取舍余地,因此沉香雕刻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形就势,根据每一件沉香的形体特征,施以雕饰。

    面对一件沉香原材料,创作者需要整体研究,把沉香原有形体的所有潜质激发出来,找到可以入手的途径与可能,在其自然形态中融入人为的思考与痕迹。在面对每一块不同的沉香时,创作者需要确定最恰当的题材构思和雕刻手法,使创作出来的沉香作品具有原始的韵味,又赋予人文的情趣,借助沉香形状、颜色等的不同,创造出新的前所未有的艺境与创作方法。作为创作者,常常用丰富的思维来架构作品的场景、画面,随势而为。似乎雕刻于无形,却闪现出沉香雕刻艺术思维上的广度和深度,产生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。

    在细节方面,沉香雕刻以生长状态、油结大小、香质硬软、花纹肌理等要素为基点,充分考虑沉香的自然因素,利用其原有形态,通过巧妙构思进行延伸的创作,来发展沉香的“随形之美”,引导沉香原有的形体符合创作者的意念,进而传递给广大的观赏者。

    现今,沉香雕刻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。在香文化的回归大潮中,沉香由于其尊贵的身价备受瞩目,其中的沉香雕刻更因增加了艺术附加值受到追捧。经过雕刻,赋予沉香更多的人文特征与艺术美感,同时也拉近了人与沉香的距离。而近些年,由于东南亚沉香的原料供给,沉香开始进入高端收藏市场,沉香雕刻也有更多机会出现在公共视野之中。由于雕刻者将其个人的艺术创造力施展在沉香之上,沉香雕刻也逐步进入艺术品的行列,由此更具审美性,观其形、闻其味,成为大众品读观赏的对象。

    香在上古始用,或是用之以食用,或是装饰之容妆,或是事之以居所。汉代以后,随着海陆两陆两种形式的商贸线路之开辟,远方的各种香料,都成为中华帝国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。其中沉香深得受众之喜爱,上至朝堂下到普遍民众,无不被它的芳香所吸引。并且,宗教的各种仪式也在沉香的挥发中展开。梁武帝曾以沉香祭天,“制南郊,明堂用沉香,取天之质,阳所宜也。北郊用上和香,以地于人亲,宜夹杂馥,即合诸香为之。梁武帝祭天,始用沉香,古未有也。”这是将沉香礼佛的仪式,运用到儒家的祭祀中,从此,沉香开始了它的经典旅程。同时,沉香本身所暗含的魅力,与传统文人的文化审美情趣,似乎有着天然的契合。故而,沉香自受用之始,就成为一种流行,一种风尚,一种象征。

    自沉香出现在文人的视线后,文人的文化生活同时渐广博,对诸多艺术的需求也日渐丰富。于是各类的雕刻物,便凝聚在他们的艺术生活里,追求的雕刻材料与形态开始多种多样,沉香即为其一。沉香,因为材料的稀缺性,不能像竹木甚至不能像牙角那样成为雕刻的对象。汉唐则难以追溯,而自明代以后,以沉香为材的雕刻也可谓是寥寥无几。清宫的藏品资源,其丰富程度何其壮观。但是具体谈到沉香雕刻,与其无比盛极的沉香雕刻收藏来说,简直令人不忍言及。无它,正是沉香雕刻材料的珍贵稀少罢了。

    毕竟有清一代曾历经康、雍、乾三朝盛世,天下珍奇可谓收罗备尽,沉香自是应有。通过番属国邦与臣下的进贡,和宫廷自己在民间的采购,清宫一直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沉香。但是,这个数量也是相对的。特别是沉香作为内廷常用的香料,宫中所储存的沉香,多用于清宫各处的消耗使用,如各处的月例分发、祭祀所用、熏香药用等等。故此,用于制作器物与雕刻的沉香材料就少之又少了。所以,造办处交给杨维占一块沉香材料,后来杨维占以“香山九老”为题雕刻而成。材料与工艺具佳,因此得到乾隆的喜爱,并题了诗文。杨维占也得获到特别的恩赐,被允许在自己的作品上留款。在宫廷的新作品里得以留款,在当时是一种恩典,对于后世,则成为一则珍贵的史料。香山九老沉香雕刻,曾被收入乾清宫的头等作品。香山九老是白居易当时七十四岁,但却是九人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位。这九人当时常在香山龙门寺中游宴唱酬,为当时洛阳城一乐事传诵。杨维占用沉香描绘出当年的一幕幕景况,而选择这一题材,或者也根他无需费掉更多的损耗有关。施刀到成品,整块材料近乎无损,可见对材料珍惜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。

    事实上,直至近代,沉香雕刻最终也没能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。在沉香的雕刻历史中,它一般只依附在竹雕木雕的简史边列。在竹木牙角的历史里,沉香雕刻只能算是一种边缘的类别,甚至不曾对其提及。

    然而,沉香在历史上,却从来没有脱离过主流。它一直是贵族、文人、仕女等人的宠爱对象。隋炀帝每年都有在宫殿里,用沉香砌起几十个小山堆,加上其他的香料以火燃烧,其香气数十里外可闻,所用的沉香达到两百多车。如此奢侈,国家社稷的财富与希望,似乎在大火中燃没,而亡国之恨也许早就飘在这股奢侈的巨大芳香中。这是帝王靡风,不足以效。普通富足人家的沉香之事,是以香囊、香炉等使用方式,来装饰起居、品味生活。没有帝王的无尽奢华,沉香作为一种生活的点缀,却活在无数男女的浪漫回忆中。

    沉香的稀缺性决定了它使用的局限性。尽管到了唐代以后,国民有一个空前的强盛时期,但是沉香的使用仍限于上层人士。特别是宫廷与文人们所施加的影响,令沉香自始成为一种传播广泛的文化涵义。尤其是文人,对沉香文化的兴起发展起着主导作用。如果说南北朝之际是沉香文化的萌芽阶段,那么到唐代时,则是它生根发芽的时期。在发芽的生长过程,沉香文化目睹了唐文化的强盛与开放。而自身也在这种盛大的包容文化里,成长为一株充满着瑰丽想象的参天大树。

    到了宋代,这株参天大树则被宋代文人浇筑成枝繁叶茂的遮天大树。宋虽没有唐显赫武功,但经济繁荣还在其上,文人的地位也比前朝有了一个质的进步。这些变化都为沉香文化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基础,发展的体现是沉香贸易的加强,来源变广,数量变多。特别是广东、海南等地的沉香开发与利用,让沉香使用得到了一个相对满足于要求的供给。自然,沉香文化也在飞速的得到提升。在宫廷与文人的日常生活中,沉香烟火甚至日夜不息,最后成为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仪式。

    随着沉香文化日益影响文人的精神,文人的生活与沉香,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。各种沉香文化的涵义与外延,也不可避免的被总结出来。如木寂香生的人生忧乐,鹤骨龙筋的文人风骨,引人入道的转觉逍遥等,沉香不单是嗅觉的品位享受,更是在寻求精神上的归宿和慰藉。宋人从日常文化生活中提高高雅情趣,从此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。沉香文化的特征,受到宋代文人的整体注目,并作为一种文化特性开始固定下来。最终在宋代的文化里,沉香通过各种情感与文学的表现,广泛地出现在历史文化的脉络里。于是,在群星闪耀的宋代,沉香的文化特征,开始根植在文人的思维深处。

    即使是按最简单的方式展开叙述,罗列唐宋文人对沉香的描绘也是一件繁难的工作,因为数量之巨令人生畏。在他们的生活里,沉香是一个无尽的文化要素,无穷的文学题材。但是,沉香雕刻与文学作品不同,雕刻受限于客观原因,无法长久的保留。因此,传世的唐宋沉香雕刻,几天几乎不复存在。但是,如果我们能穿越到当时,我们将会被一种雕刻的堂皇所震敬。“从中唐代起,兴起了一种特殊的工艺品:把整块香料雕刻而成山峦之形,再加描金的装饰,承放在盘中,作为华堂上生香的摆设。据说后唐龙辉殿中陈设有一铺假山水,是沉香掉成山形。”不独于此,据《旧唐书》所载,唐代敬宗时期,有波斯商人进贡的沉香亭子材;唐代初期的宰相宗楚客用沉香粉已泥壁;杨贵妃兄长杨国忠则是以沉香为材建筑香阁。这些都是唐代气象的一个侧面。

    除了大块的用沉香作为陈设或者铺张,沉香也偶尔作用于某类固定形象的雕刻上。唐代时,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工艺品,用沉香饰成“香山子”的小山形状,表明当时沉香应用之规模。五代时,高丽的王大世用沉香千斤,塑成同衡岳七十二峰一般的假山,此巨型山子,吴越王钱俶以黄金五百两求之竟然不成。北宋时,苏辙的六十岁生日,苏轼给乃弟寄送了一件沉香雕刻的假山作为礼物。除了造型雕刻为山子,更多形象还出现在造像上,比如《香乘》上记录的“沉香翁”与“沉香观音像”等等,都是用沉香为材料的雕刻,是为沉香雕刻较早期的记载。这些雕刻当然都已经不存于世,但在法门寺所出土中的文物中,可以见到沉香山子的踪影,出土的山子中,甚至还残存的描金,当时的奢华可见一斑。